新学期伊始,朝气蓬勃的新生们怀揣期待踏入校园,却也因新环境、新节奏心生忐忑。为助力学子平稳度过适应期,内江六中三校区精准施策,同步开展新生适应性讲座,以专业引导与暖心关怀为成长护航。
【上南校区:专业赋能,以科学视角破解适应难题】
8月31日,上南校区心理健康教师李凤以“跳出舒适区,迎接成长挑战”为主题,带来一场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心理健康讲座,用专业理论为初一新生拨开适应迷雾。
讲座伊始,李凤老师以互动提问开启情绪探索——“忐忑”“兴奋”“紧张”等关键词的分享,让同学们直观感知自身入学状态。她援引权威调查数据指出,初一新生适应进程呈“学校态度与情感>学业适应>同伴关系>师生关系”的规律,明确“情感接纳是适应第一步”的核心观点。
从脑科学维度出发,李老师深入解析了“新环境不适”的本质:舒适区的行为依赖成熟神经通路,而新场景需大脑调动工作记忆、抑制控制等高阶认知功能,能量重新分配过程中自然伴随身心压力。“压力不是阻碍,而是大脑发出的‘成长信号’。”她进一步阐释,长期停留在舒适区会导致思维固化、神经通路僵化,唯有主动挑战才能促进前额叶—海马区神经新生,提升大脑适应力。
基于此,李老师提炼出“成长四要点”:认清舒适区局限、打破思维定式、遵循“用进废退”脑科学规律、主动设定成长目标,并鼓励同学们在学业攻坚、人际交往、生活自理中同步突破。“每一次勇敢尝试,都是向更优秀的自己靠近。”专业的解读与恳切的寄语,为新生注入了直面挑战的信心。
【兴隆校区】:互动引导,以实用方法搭建适应桥梁
兴隆校区采用“线上+线下”双模式,由心理健康教师林丽、王婷主讲“初中新篇章,适应更昂扬”讲座,以沉浸式互动让初一新生在参与中掌握适应技巧。
“看到‘陌生校园’‘作业增多’‘不知如何交友’这些词,有同感的同学请举手!”讲座开篇,两位老师通过“心理聚焦镜头”互动环节,精准戳中新生普遍困扰,瞬间拉近与学子的距离。随后,她们围绕“环境、人际、学习、情绪”四大适应维度,层层递进拆解核心问题,并推出“四步适应法”实操方案,引导学生边学边练。
环境适应环节,组织线下同学分享“校园打卡路线”,线上同学讨论“作息调整小妙招”,让熟悉校园、规律作息变得生动有趣;
人际适应中,通过“模拟初次见面”小游戏,直观演示“首因效应”“曝光效应”的运用,教会大家合理表达需求、明晰交往边界;
学习适应板块,以“时间管理四象限”案例讨论形式,帮助学生掌握SMART目标设定法,破解初中学习节奏快的难题;
情绪调节部分,现场带领学生绘制“情绪温度计”,分享运动、倾诉等解压方式,让情绪管理有迹可循。
“遇到困难时,主动求助不是软弱,而是强者的选择。”讲座尾声,两位老师发起“互助承诺”互动,鼓励同学们彼此支持、勇敢求助。整场讲座以“问题导向—互动体验—方法落地”为主线,让“适应指南”真正走进学生心里。
【高新校区】:分层施策,以精准服务助力学段衔接
高新校区针对不同学段需求,为高一、初一新生分别定制“‘心’开始,新启航”及“心向新程,逐光而行”主题讲座,由心理健康教师陈慧敏、刘聪主讲,实现“分层引导、精准赋能”。
高一专场:聚焦学段跨越,筑牢成长根基
针对高一新生面临的“从初中到高中”的关键跨越,讲座围绕“四大适应维度”展开深度指导。环境适应环节,结合高中校园布局与寄宿生活特点,详解教学楼、食堂、学生发展中心等场所功能,消除新生陌生感;学习适应板块,紧扣“高中知识密度大、难度提升”的特点,通过对比初高中学科差异、拆解“预习—听课—复习”闭环方法,帮助学生建立高效学习模式;人际适应部分,针对“新班级组建”“师生沟通方式变化”等问题,分享破冰技巧与沟通话术;心理适应环节,结合近期热点案例,引导学生正确看待“成绩波动”“压力变化”,树立积极心态。
“态度决定高度,努力造就实力。”讲座中,老师们通过“高中成长规划”讨论,鼓励学生立足新起点明确目标,以饱满热情迎接挑战。
初一专场:夯实适应基础,培育成长动力
初一讲座以“迈好初中第一步”为核心,从“心理调适—行为养成”双重视角提供引导。通过“我的初中期待”分享会,让同学们梳理入学目标;结合“小学与初中学习差异”对比分析,传授课堂专注、作业规划等基础方法;同步介绍学校学生发展中心的“沙盘游戏室”“心理疏导室”等功能区,邀请同学们实地打卡体验,营造“温暖有靠”的心理氛围。
无论是高一的“跨越指导”还是初一的“基础赋能”,高新校区均以学段特点为出发点,让适应性教育更具针对性。
一直以来,内江六中始终将学生心理健康放在育人首位,通过“课程、讲座、团辅、主题班会、个辅”五措并举,构建预防、预警、干预“三预”工作体系,全方位守护学子成长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深耕心育工作,以专业与温度为学生铺就健康成长之路,为培养新时代栋梁注入心理动能。
供稿:学生发展中心
审核:陈涛 岳武军 秦佳琪